金沙线上js06-首页|欢迎您点击

牛、羊消化道绦虫病

发布日期:2018-03-16     浏览次数:1416


牛、羊消化道绦虫病的主要是由裸头科莫尼茨属绦虫、曲子宫属绦虫、无卵黄腺属绦虫寄生于牛、羊、骆驼、鹿等反刍动物的小肠内引起的,是反刍动物最主要的寄生蠕虫病之一。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,多呈地方性流行。主要影响羔羊和犊牛,严重感染时可造成大批的死亡。

病原

      寄生于牛、羊的莫尼茨绦虫有2种:扩展莫尼茨绦虫和贝氏莫尼茨绦虫。

      曲子宫绦虫常见的虫种为盖氏曲子宫绦虫。

      无卵黄腺绦虫常见的虫种为中点无卵黄腺绦虫。

      莫尼茨绦虫的中间宿主为地螨。

      曲子宫绦虫和无卵黄腺绦虫的生活史尚不完全清楚,但2种绦虫主要寄生于牛、羊的小肠中,并常与莫尼茨绦虫混合感染。



流行病学

1、传染源和传播途径

      排出虫卵或孕卵节片的患病或带虫的牛、羊都是传染源。含成熟似囊尾蚴的中间宿主如地螨等经口感染牛、羊。莫尼茨绦虫中间的宿主是地螨,无卵黄腺绦虫的中间宿主是长角跳虫,曲子宫绦虫的中间宿主尚不确定。

2、易感动物

      各种品种的牛、绵羊、山羊均易感。犊牛和羔羊发病率高,时有死亡。动物具有年龄免疫性。

3、流行特点

      本病呈全球性分布,流行与中间宿主地螨等的生态特性有密切关系,有明显的季节性。南方感染高峰在4-6月,北方感染高峰一般在5-8月。

临床症状

      常因感染强度及年龄的不同而异,成年动物一般临床症状。幼年动物病初常表现为精神不振,食欲减退,消瘦,后发展为腹泻,粪中含黏液和孕卵节片,进而症状加剧,动物衰弱,贫血,后期有明显的神经症状,表现无目地运动、痉挛或做回旋运动等。最后卧地不起,衰竭死亡。

病理变化

      尸体消瘦,黏膜苍白,贫血。胸腹腔渗出液增多。有时可见肠阻塞或扭转,肠黏膜受损出血,小肠内有绦虫。

诊断

     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、临床症状、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,确诊需找到孕卵节片。也可用饱和盐水漂浮发检查粪便中的虫卵。未发现节片或虫卵时,应考虑绦虫未发育成熟,可用药物诊断性驱虫。

防治

1、动物早春放牧开始就可感染,在放牧后4-5周进行“成熟前驱虫”,间隔2-3周后,进行第2次驱虫 。

2、成年动物是重要的污染源,每年2-3次的净化驱虫。

3、治疗常用药物:威力普杀+左旋咪唑


   

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疾病治疗 > 牛、羊消化道绦虫病
Baidu
sogou